荒木老师实在太厉害了

花了四天的业余时间补完JOJO第六部漫画,终于松了口气。

上一次病入膏肓地这么补漫画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一点都记不得了。但现在确实很难找得到老师这样的作品,就好像你将竹竿伸进水里要探一探水深,却突然被水里的生物抓住竹竿然后拖下水……这种窒息一样的紧张与加速感贯穿了整部作品,以致于当我看到“第六部(完)”的字样的时候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总觉得自己的观念又受到了革命般的冲击。但这绝对是一件好事,现阶段无法概括完整的我只敢如此下结论。


在我以往的观点中,要完成一部长篇,“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应该不只是长篇的总体大结构,更是要分散在故事的各个角落中。这个循环往复的构成正如同轮胎的前行,细小的起点与终点轮环交替,最后抵达故事的终末。

曾经在某处看过一句话,“如果故事的高潮要2000字,那么之后就需要400字的描写来作为读者的缓冲”,但这样的理论我个人认为在JOJO里面是不适用的。“故事”就是起因,就是发展、高潮和结尾,没有什么缓冲一说,当你被拖下水的时候,“故事”的车轮就已经咆哮着飞速前行了!至于缓冲,散落于故事中的微小细节就是缓冲——人物的古怪习惯,或者最常见的JOJO系列中的撩人姿势(真的相当撩人……系统来分有“暂停学姿势”系列和“太难学不来”系列)本身就是缓冲。荒木老师绝不会故意放慢故事的前进速度来作为缓冲,他的每个镜头都是在为故事而用……不,他做的每一步都是在讲故事。


我个人觉得老师的分镜除了干净利索外,还非常有特点——圆形的人物眼部特写我还没在其他漫画里面看过!(你看过几部漫画啊)


另外还有一点是关于老师的“人物”。在我看来,老师对人物的描绘非常隐晦,但这或许是漫画与小说的区别导致的。这里要向老师表达我的敬佩之情,因为他的“故事”和“人物”是一体而不可分的!或许这种方式本身就是每部作品都该具备的一点,但在JOJO的世界里却是特别的突出与干脆利落。

我前面说过,老师的作品并没有特意设置“缓冲”的部分,爆梗、人物的有趣之处即为缓冲。或许会有人觉得我的观点可笑,但是在我看来,以往接触到的作品,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本身都在遵循着这么一条潜规则——人物的刻画即为缓冲。这种刻画或许并不是直接描写,但却是实在的存在于各类作品之中。举个例子来说,“最终攻打BOSS之前,主角对于正义言辞的咆哮”就算是一种缓冲,这种缓冲在作为缓冲本身的同时,也会向观众传达“这个主角是正派”的讯息,但在掌握不好的作品里(我要点名《魔法禁书目录》,真的,当麻的话唠癌已经是晚期了)就会让人觉得“你丫烦死了!”“BOSS快轰了这个渣渣!”“你不知道自古便当多废话这一说吗?!”,从而阅读兴趣大减。

这种憋着一股劲儿正要发泄,却在最后关头被人喝了句“停!”的状况……真的瞬间就让人萎了好嘛。

但荒木老师不同。或许会有人觉得“没有专门对人物的刻画而抓不住人物的性格”,但这正是故事所要承载的东西!“故事”是为“人物”而写,我们为了展现“人物”而创作“故事”,那么不能用“故事”本身来体现“人物”的“故事”在我看来就算不上佳作。


人物的意志决定其行动,其行动影响故事的走向,所以故事是由人物孕育而生!这是母亲与婴儿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是母爱这种笼统的形容,而是生来就存在于婴儿体内的基因的力量!!


所以能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将有趣的故事作为人物画的颜料、恣意作画的荒木老师,实在是太厉害了啊!


最后是读书笔记:

①人物是故事之母。不能通过故事让读者理解人物,就算失败。

②故事承载了作者的思考。如果在故事之外还需单独列明、向读者叙述作者的思考,就说明故事的构思不算成功、应该更加细致地审视作品。


P.S.:我个人非常不提倡在故事的前传或后记里为读者讲述故事的全貌或是“作者理想中的故事与人物”,在我看来这是打扰读者思考的行为,并且这也说明作者没有能力用故事来展现人物本身。私下交流视情况而定。

04 Sep 2014
 
评论
 
热度(1)
© 温情の目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