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重新看了一遍《捕梦网》。

自己的看书习惯很散,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始看都读得下去,觉得感兴趣就会往前跳,然后从一个线索跳到另一个线索,最后脑子里浮现出整个画面。早的时候为这种习惯烦恼,但在伊莱恩·阿伦的敏感书籍中寻获了理解。虽然就这种习惯会否对学习造成困恼还抱持着忧虑,也同时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最合适的方法。

斯蒂芬·金对主角们的描写——特别是童年时期的主角一行:亨利,比弗,彼得,琼西,还有最特别的杜迪茨(我真爱他“杜杜”的称呼,无论是朋友们唤他杜杜还是母亲这么叫他),是最最喜欢的部分。初高中的孩子身上的幼稚,追随,以及面对强势时的怯弱与勇敢的并存,还有五个男孩彼此最深的信赖与喜爱。这种纯粹的爱并没有随着成长而逝去,虽然被生活逼迫着遗失了孩童时期的幸福,甚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幸,但推动故事进展的关键也正是他们之间的牵绊。某种意义上拜拉斯所产生的共感是对主角彼此的心灵感应的复刻,而森林地区也因拜拉斯的这一能力被“捕梦网”俘获其中。正如亨利所言,杜迪茨是一把双刃剑,硬币的一面是他们拯救过的女孩,另一面是造成“恶霸”死亡的梦境。关于杜迪茨以及拜拉斯与“格雷先生”的解释即便读过两次也没有完全弄懂,现在的立场和琼西认为的“格雷先生就是我”还是一致的,但亨利似乎扩展了这个想法。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欧文。在关押被派拉斯感染的人群的地区里亨利与欧文相遇,欧文的理念与上司不同,在曾经看过的《捕梦网》的改编电影中,描述的欧文似乎是更具备人性关怀的一位角色(与之相对的上司也确实是绝对冷血),而原版小说里提到了“一个盘子”与亲切的邻居夫妇,从描写来看大概涉及欧文童年时的某些阴影。而欧文这个角色在中后期与亨利一同行动,紧追着成为“格雷先生”的琼西并试图阻止他的邪恶计划。欧文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在于,在最后为了与上司克兹决战并拿好MP5之后,经过越野车的欧文又折了回来将看上去奄奄一息的杜迪茨和亨利拉倒在座位上(当时的杜迪茨与亨利都在做梦)并扫射车窗破坏了强化玻璃,伪装成两人被自己杀死的假象(杜迪茨与亨利身上沾满了血,是因为杜迪茨已经是AAL晚期处于油尽灯枯的状态),然后才前往水塔小屋解决“格雷先生”遗留下来的东西。但欧文的运气确实太背了……最后的最后,以亨利角度描写的部分提到了他仍然会不时遇见过去的人,大概是以梦境来缅怀那个灾难中逝去的角色吧。欧文也在其中。

还有杜!迪!茨!真!的!好!可!爱!好!可!爱!好!可!爱!啊!重要事情说三遍

 

仔细想想很多表述不清的地方找英文来看或许更能体会但是即!便!看!翻!译!也!好!可!爱!(咳)怎么说呢,杜迪茨看起来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周围人对他的喜爱也是对那份纯粹发自内心的爱,包括他的父母,更幸运的应该是还有四个一样真诚喜爱并保护他的伙伴,但杜迪茨又何尝不是以自己的能力在保护四个人呢?不过也印证亨利的那句话,杜迪茨是把双刃剑,硬币有一正一反的两面。“杜迪茨没有潜意识,他只能借助我们内心的恐惧与怯弱。”

不过比起《绿里》,《捕梦网》的故事要显得更出人意料一点(电影改动了结尾之后就没那么惊喜了不过杜迪茨的选角很合适,很可爱),金的小说真的让人忍不住重新去看中间的某些细节,第一次看完可能没那么强的感受但是越是反复就越是对它产生偏爱,让人联想与思考到很多,不愧是大师的作品。

06 Jun 2016
 
评论
 
热度(9)
© 温情の目光 | Powered by LOFTER